健康科普

健康科普

夏季湿热来袭,市五医院专家支招: 健脾祛湿,守护肠胃健康

2025-07-23

近期雨水连绵,天气湿热叠加,不少市民朋友的身体开始发出“警报”。中医理论认为,“湿邪”是夏季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,现代研究也发现,湿气过重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,如肥胖、水肿、湿疹、皮炎、泌尿系统感染等,甚至可能关联超过60种疾病。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湿气过重?又该如何有效祛湿,让肠胃更舒适,安然度夏?怀化市第五人民医院为您带来专业建议。

一、 如何自测体内湿气重?

可通过以下简单方法初步判断:

看体型: 中医认为“胖人多痰湿”。体型偏胖、缺乏运动的人群,往往更容易积聚内湿。

看舌苔: 健康的舌苔通常是薄白均匀的一层。若舌苔白厚腻,提示体内可能有寒湿;若舌苔黄厚腻,则提示体内可能有湿热。

看大便: 正常大便应为成形、通畅的金黄色。如果大便经常稀溏、黏腻不成形、粘马桶且不易冲净,是体内有湿的常见信号。

看状态: 早晨起床时感觉身体困重、头昏脑涨、精神不振、仿佛没睡醒,也常是湿气重的表现。

二、 远离湿气,从生活方式入手

对抗湿邪,关键在于调整日常生活习惯:

忌食生冷: 避免过量食用冰镇饮料、寒凉瓜果(如西瓜、梨)及生冷食物。寒湿易伤脾胃,导致运化水湿功能下降,湿气内生,久之可能形成痰湿、瘀血等复杂体质。

坚持运动: 运动不足和压力过大会阻碍湿气排出。规律运动(如快步走、瑜伽、慢跑、游泳等)能有效缓解压力,疏通经络,促进气血循环,加速体内湿气代谢。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~5次,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。

保持环境干爽: 潮湿环境易加重外湿入侵。在梅雨季节或湿度大的天气,注意开窗通风,合理使用风扇、空调(除湿模式)或空气净化器,降低室内湿度。

避免久坐: 长时间坐着不动不利于气血运行和湿气消散。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5~10分钟。

三、 食疗祛湿,美味又健康

饮食调理是健脾祛湿的重要一环:

红豆薏米汤:经典祛湿消肿佳品,尤其适合易水肿人群。注意: 生薏米性偏微寒,脾胃虚寒(表现为长期大便不成形、手脚冰凉、怕冷)者,可将薏米小火炒至微黄后再煮,以减轻寒性,或在汤中加入白术、党参等温补健脾的药材(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)。

荷叶茶:具有清热解暑、利湿止血、利尿消肿的功效。做法简便,取干荷叶适量,撕成小片,沸水冲泡,代茶饮即可。

山药冬瓜汤:常食可健脾益胃、利水消肿、清热祛湿,冬瓜连皮一起煲汤,祛湿效果更佳。

以上妙招适用于日常保健和轻度湿气困扰。若湿气症状严重(如长期水肿、顽固性湿疹、严重腹泻或便秘等),或伴有其他不适,建议及时就医,由专业医生进行辨证施治,切勿延误病情。希望这些科学实用的健脾祛湿方法,能助您和家人清爽舒适地度过这个夏季!

 

资料整理:王  晴

审核:王荣贵

编辑:刘姿佑

责编:范   艳

2025年7月21日